Start Blog Type 1 (Full Width Image) and Sidbar

02
7 月 2019
【走进道教】《长安十二时辰》,处处都是道教元素

这几天,《长安十二时辰》热播,小编第一次看到这部剧的名字后,马上想到的就是美剧《24小时》,同样的将一天时间内发生的诸多事情分成若干集演绎,而且截止到目前,也同样的剧情紧凑不拖沓,台词也够烧脑,确实是部国产好剧。

名字里再配上长安,这个听起来就如梦幻般的盛世大唐背景,不多说,有国风情怀的小伙伴们就是一个字:开追。

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小编本着敬业的态度仔细刷完了已更新剧集,在这部剧中,处处都透出当时浓厚的道教文化氛围,真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啊。

先说剧中的大背景,《长安十二时辰》主要讲唐朝某年上元节前夕,长安城陷入危局,长安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靖安司掌管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

听听,是上元节,以道教三官大帝信仰为文化底蕴,而不是什么今天的元宵节,好像我们传统节日只剩下美食一般,这不,除了上元节,都有人叫端午为粽子节了…

再说说主角之一的李必,由小鲜肉易烊千玺扮演,原型就是唐代中期著名政治家、谋臣李泌。

真实历史中,李泌自幼受家族崇道影响,从小便因能通黄老列庄,被誉为神童。

长大后的他也同样践行自己的道教信仰,作为玄、肃、代、德四朝元老,李泌一生都遵循出世无为、为而不争的道家法则,视功名富贵如敝屣,所以在肃、代两朝数度坚辞宰相之位,并且最终远离朝堂,长年隐居于南岳衡山。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主角就是这么一位道家高人。

还有全剧的服道化,作为一部国产网剧,我们肯定不能拿《权游》这种烧钱神剧来比较,但同样可以处处见良心。

例如易烊千玺头上戴的芙蓉冠,便是唐代最常见的几种道冠之一,但常见并不等于普通,因为唐时,只有高级别道士才可以佩戴冠,刚入门的道童或小道士还只能戴巾。

所以剧中,李泌佩戴芙蓉冠正和他的身份相匹配。

除了道冠外,李泌还几乎随身携带一把拂尘,这可是道教重要法器之一,既能彰显威仪,又能防身护身,是行走江湖居家旅行必备良品。

据考证,唐代道士常手持塵尾,但想必是考虑到当下观众对塵尾的了解远远不足,便换做拂尘,也情有可原,至于您说塵尾是什么样的?恩,就把它想成是拂尘的前ba身ba好了,有相像之处但不同。

除了这些外,还有剧中处处透出的中华礼仪,尤其是拱手礼,今天似乎只有在道教文化中沿袭传承下来。

一句话概括,《长安十二时辰》,你值得拥有。

当然,关于这部剧,小编也有很纠结的地方,咱们都知道,一时辰等于两小时,那你干嘛拍25集?为什么不是24集?(其实原来是60集)

是嫌我们的处女座拿不动刀了?还是你们制作团队太飘了?


01
7 月 2019
【走进道教】古代的爱妻狂魔们为什么叫乘龙快婿?

如今,有个词语叫爱妻狂魔,形容婚后宠爱妻子的男人。

在古代,实际上也有爱妻狂魔,但是儒雅的古人们从不会说的如此直白,于是发明了一大堆成语描写婚后的二人世界,什么举案齐眉伉俪情深琴瑟之好松萝共倚相濡以沫…

当形容女人嫁了一个好男人时,就常常用这个词语形容男方——乘龙快婿。

乘龙快婿一词,和道教神仙信仰可谓关系密切。

从字面理解,乘龙,就是骑着龙,快婿,意指称心如意的女婿,合起来就是骑着龙的称心如意的好女婿好夫君。

据《东周列国志》和《列仙传》等古籍记载,乘龙快婿最早指的是一个叫萧史的人。

春秋时期,秦穆公有个女儿,叫做弄玉,长得十分漂亮,而且天赋异禀,无师自通,擅长吹笙,自成音调,声如凤鸣,秦穆公非常喜欢她,专门为她盖了一座楼房,叫做凤楼。

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等弄玉十五岁后,秦穆公便想为她找一个夫君,但弄玉却说,必须找一个擅长吹笙,能与我合奏的人才嫁。

一时之间,秦穆公也找不到合适的人,眼看着女儿待嫁闺中,可操碎了中年老父亲的心。

这一天,弄玉在凤楼上吹笙,声音透窗而出,响彻天际。

微风徐来,似乎有个声音由远及近,与弄玉和奏,音声相和中,一时间弄玉若有所思,当晚就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个英俊少年乘凤凰而来,自称萧史,住在华山。

第二天,弄玉跟秦穆公说了梦中的怪事,女儿奴秦穆公言听计从,便派人去华山附近寻找,还别说,真找到一个叫萧史的少年,可惜萧史擅长的是吹箫而不是笙。

不管怎样,既然都是音乐发烧友,秦穆公一琢磨,让他整两段再说。

于是,萧史持箫吹奏一曲,但见清风徐来,第二曲,彩云八方而至,第三曲,竟有孔雀等百鸟飞来和鸣。

弄玉听后大喜,芳心暗许,于是,秦穆公就把弄玉许配给了萧史。

婚后两人非常恩爱,经常一起合奏音乐。一天晚上,二人月下演奏,忽有一龙一凤飞来,萧史告诉弄玉说,自己乃是仙人下凡,今日自当携妻归去。于是萧史乘龙,弄玉乘凤,夫妻二人飞升成仙而去。

从此,人间留下这段佳话,萧史弄玉也成了美满夫妻的象征,千百年来为人传颂。

乘龙快婿这个成语便以此典故而来。

由此可见,道教神仙信仰既是咱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又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向往。

在今天,想做个乘龙快婿有点难,毕竟龙可不好找,但只要我们积极生活,把握当下,乘飞机也不见得慢多少吗!


28
6 月 2019
【洞天仙境】闵行老城里也有关帝庙!

在闵行区诸翟集镇上,有一座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宫观——诸翟关帝庙,和诸翟老街一起向我们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印记。

诸翟集镇以诸、翟两姓得名。原名白鹤村,诸、翟、侯姓大族世居,是明末抗清英雄侯峒曾故里。清乾隆30年(1765年)设巡检司,以地处上海、嘉定、青浦3县交界,俗称“三界司”。兴起于明代前期,至民国时市街贸易鼎盛,自沪宁、沪杭铁路开通后,市面渐衰。


诸翟关帝庙本名武安祠,明嘉靖34年(公元1555年)蟠龙里(今诸翟镇)人侯廷用、侯尧封父子始建,距今已有四百五十余年历史。


四百余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诸翟关帝庙的几度兴衰。明清时节多次修建,庙额有四,殿堂宏伟,筑台演戏,香火鼎盛;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遭日寇飞机轰炸,次年,地方人士捐资四修,关帝殿前建“重光楼”。建国后,关帝庙被辟为公共活动场所,宗教活动停止。


1998年秋,经上海市宗教事务局批准,恢复诸翟关帝庙为道教活动场所,在闵行区政府、诸翟镇政府和上海市道教协会的支持下,于1999年2月11日(农历戊寅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开庙,迎神安座,纳客进香。2004年1月起,兴建关帝殿;2007年5月兴建山门;2009年8月兴建西厢房,现已初具规模。庙内主要供奉关圣帝君、慈航道人、真武大帝、吕祖、六十甲子及昭天候等神像。

值得一提的是,主殿关帝殿里还有一座“仙桥”,阁楼结构,设计精巧,寓意深刻,别有洞天。

诸翟关帝庙每天对外开放,每月初一、十五为主要香汛期,重大节日包括农历正月初五财神圣诞;五月十三日关帝圣诞;二、六、九月十九日慈航道人圣诞以及清明、中元和冬至等节令。节令期间,庙内皆举行祈福和度亡法事。

如今的诸翟集镇繁盛依旧,人们在探访这一片上海的历史风貌区的时候,也不妨走进诸翟关帝庙,体验这座守护小镇四百余年,承载诸翟老街记忆的古庙之独特魅力。

交通:74路、74B、74路区间、189路、803路、古华线到诸翟(纪翟路老北翟路)


27
6 月 2019
【走进道教】天界和凡间距离太远,所以倒时差要好久

在道教故事和民间传说中,有“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说法,讲的是某个凡人因缘际会下遇到神仙,与仙真们谈笑风生几天后,再回人间却发现已经物是人非。

类似的神话典故有很多,最著名的便是大诗人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所写“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里的烂柯人。

柯,指斧头木柄,烂柯人就是斧头木柄烂掉的樵夫。这一典故取自“王质烂柯”的传说。

《隋书·经籍志》载篇名为《洞仙传》中便记载了“王质烂柯”的故事。

话说晋朝时,有位叫王质的樵夫,这天他去山上砍柴,看到有两位童子围坐石边下棋对弈,这王质说来也是个棋迷,便放下斧子在旁边观棋。

童子好客,随手递给他数颗枣子,王质便一边吃枣一边看棋,不知不觉中,竟然忘记了时间,直到童子告诉他,时候不早,你该回家了。王质这才要拿斧子回家,却发现木质的斧柄竟然已经腐烂了。

王质疑惑中往家走,可沿途景物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也没有人认识他,仔细询问下,才知时间已经过去数百年。

原来,王质砍柴误入仙境,“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等再返回人间时,便已沧海桑田。

类似的神话传说还有很多,《武陵记》中也记载了一位农夫遇仙的故事。

南朝时,有个叫文广通的农夫,这天看见野猪吃庄稼,便拿弓箭射野猪,野猪中箭后流血而逃,文广通便顺着血迹追了很远,直至进入一个洞中。

却发现洞中,竟然住着数百家居民,还有一位老翁出面接待了文广通。

在老翁宽敞的家中,文广通见到十多人围坐听一人谈论《道德经》,另有数人相对弹琴,颇有雅集之意。

从洞中离开时,前来相送的童子告诉文广通,老翁家中众人多为圣贤,为躲避暴政而来到这里,因学道进而成仙,那给众人讲授《道德经》的便是河上公,而童子也并非凡人,姓王名弼。

文广通半信半疑间回到家中,却发现他在洞中只呆了那么一会,可世上却已过了十二年。他的家人也以为他早已逝去,还给他办过丧事,如今见他又回来了,全村上下都大吃一惊,深感疑惑。

第二天,文广通带村里人找到那个洞口,可发现一巨石已将洞口堵住,怎么烧凿也打不开洞口,巨石与山已融为一体。

总之,此类传说都是告诉我们,天界和凡间距离实在太远,要“倒时差”看来需要很多年。

不过,这样一想,在七仙女和董永的传说里,天上一日、地下一年,每年七夕董永和七仙女都能鹊桥相会,董永确实等了一年,可在王母娘娘眼中,我可是天天都让你们两口子见面啊!

居然说我坏,多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