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Blog Type 1 (Full Width Image) and Sidbar

05
5 月 2017
【时令摄生】立夏:“增酸减苦”

今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
从今天开始,就拉开了炎炎夏日的序幕,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来、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夏天里,人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莫过于”心静自然凉”。健康度夏,重点就在于”养心”。《黄帝内经》指出:”夏之月,此谓蕃秀,天地气多,万物华实。”入夏以后,眼看着一天天热了起来,路边的树木也枝繁叶茂,投下一片片浓荫。道教医学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阳光最为猛烈的夏日,人的心阳也最为旺盛,需要我们为心阳遮起一片”浓荫”,保持”心静”。

天气转热,人们会觉得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立夏饮食,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饮食应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平时应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及酸味食物,比如山楂、西红柿、橙子等,增强消化功能和滋养肝脏的作用,常吃还可以降血压、软化血管、保护心脏。还要考虑到养护脾胃,多喝点儿稀粥等易消化的食物,以畅通气血。

此外,立夏有吃蛋的习俗,能预防暑天常见的食欲缺乏、身倦肢软、消瘦等苦夏症状。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鸡蛋不伤脾胃,一般人都适合,更是婴幼儿、孕妇、产妇、病人的理想食品,但不宜多吃,每天1或2个比较合适。白水煮蛋是最佳的吃法,未熟的蛋最好别吃。

总之,立夏之季要养心,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入”的境界。


04
5 月 2017
【道教知识】何谓《道藏》”三洞四辅十二类”分类法?

《道藏》是道教所有经典的汇集统编,搜集了几乎全部天尊神真降授之经文、道家哲学思想的名著、注释和教义、科仪符箓、仙传、山志等方面的文献,还网罗了大量杂科典籍,是修道必遵的根本经典,有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料,还有大量的古代科技资料,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大宝藏。在不断汇编道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那么,“三洞四辅十二类”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道藏》是中华民族的大宝藏

《道藏》的内部结构是按照”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法来编纂的。其三洞者,谓洞真、洞玄、洞神。天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真教主;灵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玄教主;神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神教主。故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经。

三洞真经的地位极为重要。《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凤篆龙书,金编玉字,修服者因兹入悟,研习者得以还源。故《玉经隐注》云:三洞经符,道之纲纪。《本际经》云:若有经文,具十二部,应三洞者,是名正法。

三洞真经教化圣意也各具特色。《洞真》以不杂为义,《洞玄》以不滞为名,《洞神》以不测为用。故洞言通也。三洞上下,玄义相通。《洞真》者,灵秘不杂,故得名真。《洞玄》者,生天立地,功用不滞,故得名玄。《洞神》者,召制鬼神,其功不测,故得名神。此三法皆能通凡入圣,同契大乘,故得名洞也。

道藏包含三洞真经

所谓“四辅”就是把“三洞”以外的经论分为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一部四类。“太玄”取玄之又玄的重玄之义,“太平部”因以《太平经》为首而得名,“太清”取至清虚无之意,此经降自太清境,因而得名,这三部分别辅助洞真、洞玄、洞神三部。“正一部”是以道德为宗,贯通三洞,故曰三洞四辅合为七部玄教。

《道藏》包含“三洞四辅”的庞大体系

在“三洞”之中,每洞又分为十二部(类),内容如下:
1、本文,指经书的原本真文;

2、神符,指龙章凤篆之文,灵迹符书之字;

3、玉诀,指对道经的注解和疏义;
4、灵图,指对本文的图解或以图像为主的著作;

5、谱录,指记录高真上圣的应化事迹和功德名位的道书;
6、戒律,指戒规、科律的经书及功过格;

7、威仪,指斋醮科仪方面的著作;
8、方法,指论述修真养性和设坛祭炼等各种方法之书;

9、众术,指外丹炉火,五行变化和其他数术书;
10、记传,指众仙传记、碑铭及道观志书;

11、赞颂,指歌颂赞唱神灵的著作;
12、章表,指建斋设醮时上呈天帝的章奏、青词等。
在三洞经下各分十二部,合为三十六部真经。

“三洞四辅十二类”分类法被历代的《道藏》编辑者所采用,其影响是深远的,此种分类法对道教经书的整理、分类具有重大的意义。


03
5 月 2017
【正信阅读】埋头苦干和讨巧做事,你选哪个?

刚刚过去的劳动节假期,无论线上线下的零售业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究其原因,是许多商品都会打折扣,所以销量喜人。打折扣是彼此欢喜的好事,商家和消费者都能收获满意,颇为“讨巧”。 不过,要是在为人和工作上也有“讨巧”的心理,那就不行了。
有些人,总觉得何必全力以赴,我只要替他尽心做到七、八分就好了,甚至在工作的轻重方面,他也尽量讨巧,例如缩短一点时间,减少一点繁重,总想到要为自己赚一点折扣。这种做事喜欢“讨巧”的人,看起来是讨了便宜,其实在旁人的眼里看来,他的心里也已经替你的为人打了折扣。
世间上的东西,看价值几何,只在于有用、没有用而已。需要用的,应该在原价之上;不需要用,就算打了多少折扣,与自己究竟何益?所以,不用贪小便宜,应该计较使用的价值。比如讲话,话就有价值,不要讲没有价值的话,会给人看轻。动作,就有价值,一举手、一投足,合乎威仪,就有无限的价值;做作、僵硬、不自然,也会让人看轻你的价值。微笑,真诚的微笑有很高的价值;思想,智慧的思想,也会有很高的价值。这些语言、动作、智慧和思想,其本身不用以折扣去论断,也自会显示出其高价值,在这些方面是讨不到什么巧的。
“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踏踏实实地为人处世,你会发现,这生活的“巧”,不用讨就会来到面前。

过日子踏实最重要


02
5 月 2017
【仙真仙话】西北兰州祈雨屡获灵验的金花仙姑
明朝洪武年间,兰州井儿街有一户人家,男的叫金应龙(祖籍榆中金家崖),其妻子为方氏。一天,方氏作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吞下了日月,感而有孕。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农历七月初七日晚生下一女,取名叫金花(又叫天姑)。
金花自小垂髫端洁、不食荤腥,四岁开始捻麻纺线,好读经文。到了永乐三年(1405年),金花刚满十七岁,年过及笄,因她一心只顾捻线,不想也不愿听别人说媒之事。多次提亲未果,父母只得将金花强行许配给大马莲滩(今属兰州市七里河区)王家庄华岭子村民王尕福子。出嫁的那天,金家高朋满座,好不热闹。只有金花衣着如旧,若无其事。家人曾多次催促叫她梳妆,可金花总是慢条斯理地回答:吉时未到。等花轿到了门外时,金花趁大家迎“喜客”忙乱,将线头系在灶龛,一手拿麻线,一手拿火棍,越墙西去。金花出兰州西稍门,过下西园,上晏家坪,经摸石湾、泉神庙、大岭山,一路向南。
再说父母不见女儿,四处觅寻。其母方氏追了一程,不见金花身影,骂声“小冤家”,便从原路返回,从此这里得名“冤家坪”(现为晏家坪)。方氏回家后,见金花所纺麻线从墙而过,于是派金花哥哥天元依线追寻。当天元行至大岭山(今永靖县神树岘)时,见金花盘膝端坐在青石岭上,准备要强行拉金花回家,金花对哥哥直言:“妹妹乃慈航分形,光分南海,肩负普渡众生脱离苦海之重任。如今功果圆满,已成正果,不能后退半步。”天元不相信妹妹的话,说:“你若能修成神仙,今天将手中的火棍插到石头上长出叶子来,我不再勉强你,你就修你的仙去吧!如果没有这样的能耐,乖乖地跟我回去,免得父母为你操心。”

传说金花的哥哥劝妹妹回家的小山头

       金花闻听此言,便顺手把烧火棍插于道旁巨石之上,瞬间火棍生枝吐叶,变为一棵枝繁叶茂的青松。天元目瞪口呆,方知妹妹所言不虚,只好长叹而归。后来,那地方便叫“神树岘”或“神树岭”,那棵树叫“神树”。现在神树犹存,顶部有明显的火烧痕迹,树下为仙姑神庙。

烧火棍所变神松

       兄妹分手,金花继续南行。又经关山乡蒲家沟,折向西行,过小干沟梁、格水岭、歇马殿、黑山顶,直达塔什堡浪头山。金花登高俯视,只见吧咪山山势奇特,山上森林茂密。金花便在吧咪山一洞中静修。有一天,金花走出洞外,抬头望天,万里碧空;回首看家,烟云茫茫,不由得心中一酸,眼泪洒落在地上,遂变成一眼清泉,后人把这眼泉叫“吧咪池”。朝山敬神者取池水饮用,可保安康。
是年农历四月初八日,金花在吧咪山无影洞中羽化成仙,此事在当地民间广为传颂。从金花得道归天后,此山满山遍野长出野生谷物——吧糜。若当地遭遇荒年时,老百姓就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收割吧糜,吧糜救活了不少人的命,故称此山为“吧咪山”。此后百姓们凡遇到灾荒瘟疫或者急难之事,只要祈求金花无不应验化解,金花娘娘的影响就迅速扩大开来。

金花娘娘神像

神迹

       金花娘娘不单纯是一个美好的仙话传说,历史上其灵验事迹甚多,因而多次得到官府正式拜谢封赏。

光绪初年(1875年),左宗棠领兵入疆,同入侵的沙俄交战。一天,左公在伊犁被敌围困,军情十分危急。左公彻夜难眠,忽伏案入睡,朦胧中见一仙人,秀眉粉黛,飘然案前,正色严词地说:马上突围,可转败为胜,否则将全军覆没。并说:我是兰州西南百里处的女神,等你凯旋回兰,我将以三天的清风细雨迎接你。左公正要问话,这女子已飘然而去。左公猛醒,知是一梦,回想梦中所见,深感奇异。回味梦中所言,不无道理。左公忖道:如果女仙真的有灵,我凯旋回兰后一定给你修庙塑金身。结果,左公突围成功,将侵犯者赶出国门。左公率军回兰州,果然清风细雨三天。左公在兰向同僚谈及梦中之事,得知兰州西南百里处吧咪山确有一位金花仙姑女神,左公慨然曰:真神也。于是,亲出俸银五百两,当即派人重修金花仙姑庙宇,绘塑神像并奏请光绪皇帝敕封,四时祭祀。左宗棠在离甘回京前夕,亲笔题写了“灵感神祠”铜制匾额,送至金花仙姑庙悬于神殿。

此外,清代直到民国,有多位地方官员都曾经为兰州百姓向金花娘娘祈雨喜得甘霖而树碑为纪。

金花娘娘神庙

纪念

       今天的金花娘娘庙更加庄严雄伟,香客游人络绎不绝。人们感念这一位坚贞不屈、造福一方的仙姑,祈愿和祝福国泰民安、家庭祥和。
1994年,在兰州旧城改造中,原先坐落于井儿街的金花仙姑殿迁建到五泉山公园东侧红泥沟志公观处。2009年3月,兰州市人民政府在金花神祠旧址处立碑以示纪念。金花娘娘的恩德灵应,永远留在兰州人民的心中。

兰州市人民政府在金花神祠旧址处所立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