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9 月 2021
“凿壁偷光”的名气不下于“孔融让梨”。
说的是西汉穷小子匡衡酷爱读书,怎奈家中贫困上不起学,好不容易得到几本竹简,又因为白天要做工太忙没空看,晚上家里又太穷不能点灯,这几本宝贵的竹简就要成为摆设了。
作为劳动人民,匡衡充分发挥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优良传统。他绞尽脑汁想了一个大招,让他的名字在几千年的历史上拥有了地位。
匡衡偷偷把邻居家的墙挖了一个洞,每到晚上,就在小洞边借着透出来的光努力读书,后来果然成了一代大儒,官至宰相。
这,就是“凿壁偷光”。
故事讲到这里,还是那么充满正能量,除了邻居需要砌墙防偷窥外。
然而,
长大后的匡同学凭借着满腹经纶很快得到了当时统治阶层的垂青,官位也扶摇直上。
但是,从一无所有到一朝得志,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匡同学渐渐地从一个权威学者,变成了汲汲营营的官场混子。
学术上,他是世人眼中的大儒,日日解读圣贤书,也习惯性以圣贤标准来要求别人,但偏偏是宽于待己,严以律人,专爱抓别人的小辫子。
为官上,在他位极人臣的多年时间里,政绩乏善可陈,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可圈可点的事迹。
而且,他还刻意结交当朝大太监石显,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
《汉书·王尊传》中记载了石显和匡衡合谋陷害陈汤的故事。
陈汤,当年攻灭西匈奴的民族英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就是他说的。
可在石显和匡衡给皇帝的奏折中,陈汤被污蔑成不忠不孝不义之徒,偏偏汉元帝耳根子软,就把陈汤软禁起来。
一时之间,陈汤打了胜仗还被关起来这事,引起满朝文武的议论纷纷。
直到另一位大儒刘向,也就是《列仙传》的作者,他仗义执言,向皇帝上书,舆论才开始一边倒地支持陈汤,终于得到皇帝赦免且论功行赏。
匡衡果然是能凿壁偷光的主儿,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就算皇帝要赏赐陈汤了,他也决定要再给陈汤挖个坑。
身为丞相的匡同学果断上书皇帝,说陈汤杀死的郅支单于不是真单于,是个赝品。
闹腾来闹腾去,被诬告的陈汤声名毁于一旦。
后来,大太监石显倒台,匡衡落井下石,把脏水全都泼到石显头上。
《太上感应篇》中开示我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建始三年,匡衡私吞田地的事情败露了。
他被抄家革职,贬为庶人,最终失去了曾经拥有过的一切,回到了小时候那个让他穷困潦倒的家乡,没过几年后,孤零零地死去了。
小道士我想,凿壁偷光时的匡衡,心中一定想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为什么踏上名利场后正该一展抱负时,却成了个劣迹斑斑、结党营私的奸谗之辈?
所有正能量的故事,就怕一个“然而”。
牢记道祖老子所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