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Blog Type 1 (Full Width Image) and Sidbar

18
12 月 2020
【道教养生】冬天戴围巾,其实是在吃大补药哦!

生活在上海,每逢冬季,粉装玉砌的白雪世界自是无缘相见。偶尔,从天空飘落的零星雪花,夹杂着丝丝细雨,增添一份妖娆。这已经足已使这座城市兴奋好一阵子,有时静观这纷飞落下的雪或是雨时,心中感受到的却不是寒冷,而是一份特别的美丽和小小的雀跃。

依照一个北方人的角度看,上海的冬天从头到脚都透着点温暖的气息,它总是那样蹑手蹑脚,悄悄地降临在我们身边。

然而冬天始终是冬天,一条厚重的围巾自然成了很多男女老少必不可少的保暖神器。

围巾在冬天意味着温暖、意味着冷风入体前多了一道屏障,同时依据传统医学理论,围巾也可以是冬季严寒中的一剂补药,下面就和小道士我一起来看看围巾这剂药的疗效吧。

1、御寒保暖:寒风呼呼吹,气温虽不低,可魔都体感温度却极差,常常穿着羽绒服也感觉不够暖,如果你围上围巾,这样不仅可以风度翩翩,还可以保暖。

2、预防感冒:外出时戴上围巾,还能够有效预防感冒,起到局部保暖功效,有效地避免寒气侵袭,冬季里爱美又想要健康,不得不说围巾是神器。

3、预防颈椎病:传统医学理论中,风、寒、暑、湿、燥、火是致病六因素,其中风寒之邪居前两位。颈部是人体的“要塞”,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穴位,比如大椎穴、风池穴等,因此,冬天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

尤其现代人都长时间用电脑,容易造成颈部肌肉僵硬,如果加上冬季风寒袭击,背部就会受凉,肌肉容易痉挛、疼痛。长期反复受凉,小则患感冒,大则易患风湿病等。

因此,对于已有颈肩不适的人,一条围巾的确能促进血液循环,有效缓解不适。

4、预防头痛:冬季养生中头部保暖很重要,不少人风一吹头就会感觉剧烈头痛,这时候如果可以戴围巾和帽子来保暖,就可以保护体内阳气,预防头痛。

5、缓解高血压:冬季由于气温低会导致血液循环不通畅,容易引发高血压,甚至长期处于室外低温状态,还可能导致血栓,出门戴围巾体温保持正常温度,就可有效降低这类风险。

6、预防寒冷性麻疹:一些人在冬季常常肌肤会出现瘙痒或红斑,这被称为寒冷性麻疹,此类人出门要注意保暖,戴围巾非常重要。

不过,围巾虽补,也不能贪杯哦。

有些人并不适合在冬天里佩戴厚重的围巾,例如哮喘病患者、准妈妈等。

至于其他小伙伴们,赶快,把箱子底下的围巾翻出来!


14
12 月 2020
【古今奇谈】谶语的神秘,你知道吗?

在中国历史上,“谶语(chen yu)”都是一种神秘的文化现象,什么是谶语?就是传播时似乎不明就里,但日后却发现与某事应验,如汉末董卓作乱时,民间流行的谶语为“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其中“千里草”为董、“十日卜”为卓,并准确对应了董卓的最后结局。

千百年来,谶语象一个幽灵,悄无声息而又如影随形地和中国历史相伴而行,既无审其所来,又不知其所往,只是频繁出没于朝野之间,大到王朝兴亡治乱,小到个人悲欢离合,都可以因它而改变。

那么,历史上流传过哪些著名的谶语,让人足以感叹它的神秘与灵验呢?

灭秦者,胡也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燕人卢生为秦始皇出海求仙访药,结果药未曾访得,却发现一本天书,上面就有如此字句。秦始皇以为其中的“胡”指外族匈奴,就派蒙恬带领30万大军征讨,殊不知“胡”所指,却是胡亥。

桃李子,洪水绕杨山

这是在隋末流传的一条谶语,出自《旧唐书》, 这条谶语的来历,是可以考证的。《资治通鉴》记载,隋文帝总是做噩梦,梦见洪水淹没都城,于是“意恶之,故迁都大兴”。到炀帝时,又有一个方士,告诉炀帝:“当有李氏应为天子”,因此,炀帝便对姓李的大臣们防范颇深,还因此酿成了数个冤假错案。

可最终,我们知道,这句谶语还是如期应验,李渊姓李,名带三点水,正应了“桃李子,洪水绕杨山”之谶。

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提到李氏唐朝,这又是一条著名的谶语。

这条预言武则天称帝的谶语,最早出现在唐太宗之时。《旧唐书•李淳风传》记载:“初,太宗之世有《秘记》云:‘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据李淳风察访结果,这人应该是在皇宫里,“从今不逾三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歼尽”,唐太宗为此很是苦恼,可又没有办法可以解决。

而七年后,武则天这个真正的女主开始崭露头角,二十六年后称天后,四十二年后称帝,谶语应验。

谶语伴随着中国历史走过了两千年的风风雨雨,虽然屡遭禁毁,但却总是众口之间悄然流传,它看起来神秘玄妙,多有灵验,而细观其中,也有不少蹩足的人造闹剧,例如“大楚兴陈胜王”。

现如今,随着网络发展,众多信息更是不好甄别,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是我们每个公民应该恪守的网络使用准则。

回顾历史上扑朔迷离的谶语,或许用《红楼梦》里太虚幻境中那副对联来品评真假难分的谶语最为合适:“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11
12 月 2020
【走进道教】张三丰祖师以武入道?练武功也能修道成功?

在道教历代神仙祖师中,武当张三丰祖师无疑是在民间影响力颇广的一位。

在大家心目中,三丰祖师是一位以武入道的道教高人,三丰太极拳、丹道功法《玄机直讲》《无根树》等等都流传至今,他及传人们还创立了武当众多道教门派,有武当三丰派、武当玄武派、三丰自然派等等…可谓对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今天,我们还常常会在众多影视武侠剧中一睹武当张真人的风采。

那么,问题来了,张三丰祖师以武术闻名,练武功真的能修道成功吗?

实则,修道成功指遵循天地大道,直指万物本源,可简称为得“道”,而武功等各种技艺则可以称为“技”或者“术”,道家乃至道教以“道”为本,“技”为末。

南华真人在《庄子》中这样论述道和技:“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指出两者辩证统一的关系,“技”中可以见“道”,“道”中亦能显“技”。

至清代,对道家文化研究颇深的思想家魏源更进一步总结为:“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即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进一步前进便接触到了天地规律,也就是“道”。

古籍记载中,“技进乎道”的高人并不少见。

例如战国时期楚国人詹何,擅长钓鱼,是当年一时无两的钓鱼小能手,常年徘徊在钓鱼技术排行榜的珠穆朗玛峰上。

他如何钓鱼呢?

装备可谓简陋之至,仅用蚕丝做线,芒刺做勾,细竹做竿,一粒米抛开两半就是鱼饵,而他钓鱼的地方,又是其他钓鱼爱好者不太喜欢的场所,像什么水势湍急的江河、暗流涌动的深渊啊,都是詹何向往之处,而他也常在这种地方轻易的钓起可以装满一车的大鱼。

一套新手装备,常年越级刷怪,这就是詹何的钓鱼实力。

楚王问詹何是怎么做到的,詹何说,我心无杂念,一心只想钓鱼,所有力量都恰到好处,便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

可见,詹何尽得钓鱼之道。

除了钓鱼高手詹何外,春秋时期还有擅长唱歌的民间艺人韩娥,人们听她唱歌后竟然能沉浸在歌声情绪中数日不能自拔;专门制作机关人偶的偃师,他制作的跳舞人偶,与常人无异,活灵活现,甚至能在舞蹈之余向观众眼神传情…

这些古籍中描写的奇人异事,均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内达到极致,甚至可以用神通二字来形容,也正因此,他们凭借“技”找到属于这个领域的“道”。

回到张三丰祖师身上,也同样如此,以武入道,凭借对武功这个“技”的掌握和领悟,依靠智慧与技巧的不断锤炼,终于探寻到事物发展的规律,如果用今天的话来描述,那就是一件事做足了一万次,就成了大师。

顺乎自然,遵循大道,心有所往,终至所归。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探寻到自己的“道”。


10
12 月 2020
【古今奇谈】“进庙就烧香”可行不通,有些庙,不能随便进

在传统文化和民俗里,无论是佛教的寺院或是道教的庙观等等宗教场所,都常被大众混称为“庙”,特指礼敬神明的场所。

千百年来,人们认为庙宇是大众与神明之间互相沟通的地方,大众在庙中焚香设供,礼敬神明,追求心灵和精神层面上的清静自然,达成圆满人生;而神明则在庙内接受凡世香火,以信仰的力量加持大众,庇佑一方,普降福祉。

因此,很多对宗教了解不多的朋友往往“进庙就烧香,见神就磕头”,以祈福禳灾。

不过,今天要聊的话题是“进庙就烧香,见神就磕头”可未必对,在传统民俗中,有些庙还是不进为妙。

这类庙也就是传说中的“阴庙”。

阴庙通常指并非供奉正神的场所。其供奉的所谓“神明”,可以是民间传说中的散仙野神,也可能是各类修行的古灵精怪,甚至是横死的一些孤魂野鬼…从这个层面理解,凡是供奉的不是正神,都可划在阴庙之列。

和正规庙观给人的庄严肃穆之感不同,阴庙往往建在背阴偏僻的地方,即便远远望去,也有一种阴森感觉。

目前,阴庙在我国大陆并不多见,但在台湾、东南亚等地则相对普遍。

像泰国的“鬼妻娜娜庙”、台湾的“应公庙”“万应公庙”等等均属于阴庙。

阴庙的成因很多,例如有些人死于非命,阳寿未尽,死后怨气很大,无法转生,便会在人间作祟害人,也有一些人生前无子嗣,死后无人祭祀超度,凄惨的在阳间漂泊流浪,孤苦无依,渐生出怨念,化成厉鬼。唯有给这些亡魂建庙,让它们享受香火祭祀,才能平息怨念,让它们安息。

常有人误入阴庙参拜后也能获得所谓的“灵验”,但这种灵验未必是好事,需知天道承负,阴庙里所供奉之主多亦正亦邪,尝人所愿的后果和代价也往往非同寻常,若有所求,虽有所予,但有时这个代价甚至除了自己外还会涉及子嗣后代的气运。

说了这么多民间关于阴庙的是是非非,实则小道士我对庙的阴阳之说还心存他想,葛洪祖师曾言:万物玄同,相忘于道。即使阴庙中供奉的“神明”并非出身正统,若也能遵循大道法则,造福一方,那又英雄何必问出处呢?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告诉我们:子不语怪力乱神。

阴庙的存在同样具有其内在世俗含义,也成为民间信仰中一抹独特的存在。

最后,如果有机会遇见这种阴庙,稳妥起见,小道士我还是叮嘱您不仿远远看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