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Blog Type 1 (Full Width Image) and Sidbar

15
12 月 2021
走进道教 | 汉文帝的工作秘诀——无为而治

昨天上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线上会议,公布了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

至此,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开辟文景之治的汉代帝王终于“死得其所”,不再是让后人连坟冢都不知何处的一代君主。
说起汉文帝,可能很多小伙伴只知道文景之治,只知道汉文帝是被后世推崇的爱民好皇帝,殊不知,他和道家关系紧密,可以说,汉文帝一生都是在道家思想浸润下成长,而他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工作业绩也来源于道家无为而治。 


世人都道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像南朝刘宋最后一个皇帝宋顺帝刘准在被逼禅位时,就说出过这样一句话: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


本文主人公汉文帝刘恒的前半生,也是帝王家里那个朝不保夕的卢瑟儿,时逢汉高祖刘邦驾崩,政权落入吕后手中,她大开杀戒,将刘邦的儿子们几乎赶尽杀绝,只有刘恒等二三人幸免于难。


不是吕后大发慈悲,而是刘恒及其母亲薄氏“无欲无求”的姿态保全了身家性命。

吕后死后,刘邦众多旧臣们重新拥护刘家天下,可环顾四周,被吕后数番折腾后,刘邦子孙已经屈指可数,没剩下几个,于是这位远在边疆、性情朴实、清心寡欲、守道尚德的代王刘恒便被请到长安,一步登天成了汉文帝。
正应了《道德真经》里那句老话: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祖老子言: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汉文帝刘恒当上皇帝后,亲力亲为成了道祖这三宝的行为典范,律己严格,躬行节俭,增益利民。


《史记·孝文本纪》中对此这样记载:“孝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


可见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间,宫廷内在娱乐服饰等等方面都是多年不置换,以节约开支,汉文帝自己常穿粗布所制服装,就连自己喜欢的夫人也不能衣着过于华丽,而且根据这段记载,汉文帝陵墓“不治坟”,也就是没有隆起的坟丘,或许正是今日才确定霸陵所在的原因之一。

除了自律外,在治理国家方面,汉文帝秉持道家无为之精髓,核心就是最大限度的不扰民,所谓牧民之道,务在安之,同时也强烈反对法律过于严苛,对民众生活产生干扰。
司法上,先后废除连坐法、废除肉刑等。
制度上,加强人口流动,废除过关用“传”制度,即出入各个关卡需要出示证件的法令。
农业上,将农业税降低到了三十税一,这是当时国家能够承受的最低极限,徭役方面也是丁男三年而一事,这在历代王朝绝无仅有的。

商业上,鼓励市场化,弛山泽之禁,所有的矿产、盐业、渔业等不再由朝廷垄断,全部交由私人经营,使经济迅速繁荣起来。
军事上,竭力避免与周边国家产生冲突,不轻易开战。
所有这些举措,均体现了道家“慈”“俭”和“不敢为天下先”的原则,其目的正是体谅百姓,与民同乐同忧。

总之,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凭借道家无为而治的工作小秘诀开启文景之治盛世,为汉朝四百年政权打下深厚根基,也给中华历史上众多帝王树立了一个楷模。


13
12 月 2021
走进道教 | 聊聊神仙坐骑

话说回来,神仙们出门还通常真的有坐骑,也可以说,是自备了交通工具。
至于会不会也找天庭报销“油钱”,小道士我就说不准了。

仙界交通工具1——各种神兽瑞兽道教神仙信仰中,很多位神仙都以神兽为坐骑,例如道祖老子的青牛,太乙救苦天尊的九头狮子,张果老仙师的毛驴等等。
以神兽为交通工具的好处想来有以下两点,一是速度快,效率高。像救苦天尊的九头狮子,在凡间,狮子的速度比普通人可是快上很多,那同理,在仙界里,这九头狮子飞起来也理应比仙人自己腾云驾雾要快上几分。

第二个好处吗,更显而易见,旅行途中可以谈心解闷啊!咱们凡人看神仙好像嗖的一声就能指哪到哪,可在仙界来看,什么十洲三岛、十方三十六天的,估计有的旅途也得挺漫长,跟咱们做绿皮卧铺车一个赶脚,这时候,要是自己腾云驾雾,那可无聊透顶,可要是骑着坐骑就不一样了,这坐骑也是神兽啊,能说话,会聊天,一神一兽一路上东家长西家短,好嘞,到站。

除了这神兽瑞兽外,仙界还常见第二大类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各种法宝。
像八仙之一铁拐李仙师手中的拐杖、吕祖爷的宝剑、麻婆自己种出来的葫芦,都是他们各自独一无二的“交通工具”。
一般来说,这些工具都是“可大可小”,平时拿在手里就是一个看上去很普通的物件,但是需要的时候就会变成能载人飞行的“飞行器”。最主要的是到了关键时刻,这些个宝贝除了是交通工具外,还能帮助神仙祖师们斩妖除魔,当真是一物多用的杰出典范。

除了这神兽瑞兽和各种法宝物件外,神仙出行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就是云和风了
《南华真经》逍遥游篇中这样写道:“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冲虚真人列子,名为列御寇,是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位崇尚逍遥的道家名士,他修道多年,习得御风之术,不借助其它器械,可以乘风飞翔,随心所欲地在空中遨游。

在古籍中,除了《南华真经》外,祖冲之也记叙了列子御风而行半年后才返回的事迹。
而云作为另一种神仙常用交通工具,在道教典籍和神话传说中出现频率超高,完全就是神仙专属交通工具的入门级标配,哪位神仙老爷要是不会腾云驾雾,简直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


就如同我们出门可以选择不同交通工具一般,神仙老爷们出行时,真真就应了那句老话“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至于香港上空这个不明飞行物到底是啥,还是得您自个来庙里烧烧香问问老爷,看看老爷告诉不告诉你吧!


09
12 月 2021
走进道教 | 我2022年犯太岁,现在是不是得开始拜太岁了?

如今,随着道教太岁信仰的影响日益扩大,一年四季都有小伙伴在公众号后台留言询问相关话题,尤其每逢岁末年尾,更是如此。

这几天,又有不少小伙伴留言表示很担心,说自己2022年犯太岁,现在是不是该做点什么?都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作尚且要有点儿提前量呢,这拜太岁可是关乎自己命运的大事儿,是不是也得早一点?

诚然,道教信仰和民间习俗中素有“太岁当头坐,无灾也有祸”一说。所谓“犯太岁”,简而言之,便是指出生年份与当年的“值年太岁星君”发生邢破冲害等关系。如果冲犯太岁,其年常会事情不顺,身体不宁,破财甚至遭灾惹祸,被陷害等等。
故而“犯太岁”的人一般都要参加道教“拜太岁”的法事(或称道场)。通过法师诵经、步斗、上表、请愿等专用科仪仪式,达到沟通神明的目的,并祈求神明赐福参加法事道场的信众,以得到感应与保佑,得到这一年里的全家平安、身体健康、百事顺利。

然而但是,拜太岁这事还真不能着急。
首先,在道教神学中,太岁星君们轮值并对人间逐渐产生影响的时间比较固定,为腊月和正月间,和我们民俗中的“送灶神”类似,也在同一时间段。
按道经记载,此时正是各司神位下降人间,并返天庭述职、变更新岁神职牒位的时期,即“众神下界,各司其职,查检人间善恶,定吉凶”。

如果早早就拜太岁,可太岁老爷还没“到岗”,岂不尴尬?
小道士我举个不恰当栗子,就好像周日领导在家休息,老婆孩子热炕头,优哉游哉享受天伦之乐时,你偏跑去敲门说能不能汇报下工作…

其次,从道教拜太岁来源和演化上来看,古人以木星为岁星,形成干支纪年法,得出六十甲子一循环等概念,太岁信仰即是由对星辰的自然崇拜演变而来。


既然是由星辰的自然崇拜而来,即便抛开道教神学不论,单单依据天文历法,拜太岁也至少需以冬至节气为时间点,即太阳黄经达270°后,一阳复始,阳气开始上升,旧年太岁力量逐渐减弱,新年太岁的掌控力不断加强,如2022年犯太岁的小伙伴,至少至少也要等到12月21日冬至后到正规道观办理拜太岁登记等事宜为好。

既然现在拜太岁太早,那拜太岁最好的日子是哪一天呢?
答案是肯定且唯一的,农历正月初八!


道教文化中,这天为众星下界之日,旧时民间也会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接星,在这一天里拜太岁,正是普天星君下降之日,燃灯以祭,自然获福无量。


综上所述,2022年犯太岁的小伙伴们不必着急,上海城隍庙依例将于壬寅年农历正月初八(2022年2月8日)开始启建为期近一个月的拜太岁法会活动,届时会提前大概一个多月时间在公众号内开通报名渠道,那会儿虎、猴、蛇、猪四个属相的小伙伴们再来报名就来得及哦!


08
12 月 2021
走进道教 | 历史上,上海城隍庙有三位城隍老爷?

很多人第一次来上海城隍庙道观烧香礼神时,都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大殿里高高在上的神明却不是城隍老爷,而是金山神主霍光大将军呢?


实际上,这个说法不准确,霍光大将军和城隍殿中秦裕伯秦老爷一样均为上海的城隍爷,而且还有一位城隍爷陈化成陈老爷,这也就是前面小道士我提到的“一庙三城隍”说法的来源。

原来,沪浙沿海崇祀霍光大将军,最初是祈求大将军捍海、保平安。
在上海地区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云间志》中,记载了民间崇祀霍光的起源传说:三国时期,吴主孙皓病重,有天晚上梦到霍光附身侍从对他说:金山咸塘风潮为害,民不聊生,我霍光是汉代有功之臣,有治理海患的能力,奉我为神,立庙祀之,就可让你病愈,还保一方平安。
不久,孙皓果然病愈,于是便立庙崇祀霍光。

因为上海地区最早的霍光庙就在今金山区境内,所以捍海神霍光又被称为“金山神主”,历史上上海市境内最多曾有9处霍光庙,今天的上海城隍庙就是在黄浦区境内的“霍光行祠”基础上发展而来。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前殿里首先尊奉的便是金山神主霍光大将军,而在后殿,供奉的就是上海县城隍尊神秦裕伯。

秦裕伯,字景容,号蓉卿,元末明初大名府人,北宋著名词人、龙图阁学士秦观(秦少游)七世孙。元至正年间考取进士,后仕途平顺,官至福建行省郎中。
元末,有感于时局纷乱,弃官归隐,迁至上海县长寿里(今上海市闵行题桥地区)居住。秦裕伯为官清正,为人正直,关心民间疾苦,尽心尽责,上海地区百姓称其“奋身一出,为民请命”,在民间享有盛誉。明太祖朱元璋感念其有功于社稷,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敕封秦裕伯为上海县城隍正堂显佑伯,清同治年间加封为“护海公”。

六百多年来,城隍尊神公忠正直、有求必应,保障海隅,功勋卓著,护佑申城成为国际繁华之都,实乃神恩浩荡,万民感佩。
那除了金山神主霍光大将军和城隍尊神秦裕伯老爷外,这“一庙三城隍”中还少一位呢?
别着急,另一位城隍尊神也是咱们历史书本里的“老熟人”,那便是清代抵抗外敌侵略英勇牺牲的陈化成将军。

陈化成,字莲峰,1776年生,福建同安人,少年就投身行伍,因军功卓著屡获提拔,“驭军有纪律,约己尤严,时称廉将”。
1842年,英军进犯上海,陈化成率军抵抗,但由于双方实力悬殊,清军战至仅余三人,陈化成六处受伤,最后腹部中枪,壮烈殉国。
后来,道光皇帝赐其谥号“忠愍”,上海县建陈公祠,供奉陈化成。

久而久之,以道教功德成神之故,因陈化成护城有功,所以民众将陈化成将军也奉为上海城隍尊神。
1992年,位于宝山区友谊路临江公园内的陈化成纪念馆落成,于是,陈化成将军神像被移奉过去,自此,在上海城隍庙里便形成了今天“前霍后秦”的格局。
以上,便是上海城隍庙“一庙三城隍”说法的由来,老朋友们看了别烦哦,陪着新小伙伴们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