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Blog Type 1 (Full Width Image) and Sidbar

20
9 月 2021
走进道教 | 中秋节,你想到月宫里看一看吗?

今天给小伙伴们讲一个道教祖师带皇帝到月宫散步的故事。


话说大唐盛世,正是历史上道教的辉煌时刻,从皇帝大臣到百姓庶人,居庙堂之高至江湖之远,道教的各路粉丝迷弟迷妹们那是相当的多,也有众多道教祖师道法精深,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
叶法善天师就是其中一位。

叶法善,字道元,号太素、罗浮真人,今浙江省松阳县人,一生经历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五朝,寿元一百零七岁。一生中发扬道教音乐,传承道家法脉,累授金紫光禄大夫、员外鸿胪卿,册封越国公、景龙观主,加号“元真护国天师”,建设“淳和仙府”。
总之,这就是一位道法大成的前辈祖师。

时间来到开元初年的八月十五,同样是中秋夜,月色如银,万里一碧。 唐玄宗正在宫中饮酒赏月,忽然有了月宫一游的念头,于是宣召天师叶法善。 召请来叶法善天师后,唐玄宗便提出能否去月宫一游,叶天师点头应允,说声不难,把手里的板笏往地上一扔,便化作银色长桥,一头在殿前,另外一头遥遥直至天上明月。

随后,叶天师扶着玄宗,走上桥,走了不一会,下桥便见一处牌楼,匾额上写著“广寒清虚之府”六个大金字。 走进牌楼,庭前是一株巨大无比的桂花树,枝叶茂盛,树下无数白衣仙女正乘着鸾鸟翩翩起舞,庭边阶上,又有几个白衣仙女拿着乐器伴奏,她们看到唐玄宗和叶天师二人走进,也依旧视而不见,继续歌舞。 唐玄宗一边惊奇地看着仙女们歌舞,一边听叶天师讲解。原来这些仙女称为素娥,身上白衣叫做霓裳羽衣,所奏之曲为《紫云曲》,唐玄宗向来精于音律舞蹈,便当场一一默记。

 听罢一曲,两人原路返回,隔天后,玄宗把在月宫中所记曲子和舞蹈传给杨贵妃,并亲自取名为《霓裳羽衣曲》,用于在太清宫祭献道祖太上时演奏,成为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
这正是:“明皇游月宫,仙音留世间”,叶天师带玄宗到月宫散步的故事流传至今。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永恒的是天上的月亮,变幻的总是这月下的芸芸众生。
明天就是中秋,你想到月宫里看一看吗?


19
9 月 2021
古今奇谈 | 喜欢吃“醋”,不会“吃醋”

小道士我坦白了,我喜欢“吃醋”。
可不是你们想的那样,我是真的喜欢吃醋。


醋,重要调味品之一,自古为人所爱。
在我国有文献记载的酿醋历史至少在三千年以上,传说中是杜康的儿子造出了醋。
酒神酿酒,酒神儿子酿醋,倒是一点都不耽误。


不过,和所有新发明一样,最开始面向的人群都得是高大上的成功人士,没办法,由于醋酿造需要大量粮食,普通老百姓温饱问题还没解决,哪有那余粮酿醋啊!

普通老百姓要是想吃一口酸的,就得用梅子这些植物调味,《尚书·说命》里就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转眼间,到了南北朝。
坚信民以食为天的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如果说让搞个发明创造可能有点吃力,但是关乎到吃这上面,绝对是勇于创新敢于开拓。
于是,醋的生产得到很大发展,酿醋工艺也越来越进步,产量逐渐开始提高。
南北朝酿醋技术得到大幅提高,为唐宋后咱们中国人开始大规模食用醋这种调味品做足了铺垫。
自唐宋后,醋,不再是上流社会专属,普通人终于也能开始吃醋了。

时至今日,醋同样是厨房中不可或缺的。
光是和醋有关的菜式就数不清,糖醋排骨、糖醋里脊、西湖醋鱼、醋溜土豆丝、锅包肉……

不过小道士我始终对小笼包,醋,姜丝的组合有着流口水的自然反应。
除了餐桌上的吃醋外,还有一种吃醋,想来您也知道。
在唐代《隋唐嘉话》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唐太宗看房玄龄劳苦功高,就想要赏他几个美人当小老婆,但房玄龄出名怕老婆,碰巧房夫人又很善妒,容不下别的女人,所以总是拒绝。

于是唐太宗就把房玄龄老婆叫来,对她说:“你要是不接受房玄龄娶小老婆,你就去死吧!”
说完就赐给她一杯毒酒,让她自己选。

没想到房夫人很硬气地说:“我就是情愿去死,也不同意夫君娶小老婆!”言罢拿过毒酒一仰头全喝了。
实际上这不是毒酒,而是一杯醋。
看了这阵势,唐太宗也不得不叹服:这女的不要命,我都怕这女的,更别说房玄龄了。

后来,房玄龄到底娶没娶上小老婆,书里没写,可“吃醋”却有了新意。
或许,前一种吃醋是因为喜欢酸味挑逗味蕾的感觉,而后一种吃醋是因为在乎和不舍吧!


17
9 月 2021
国学讲堂 | 都说“文以载道”,载的是什么道?

传统国学中,我们常常提起“文以载道”这个词,这是我国古代文论的一种主要观点,是对文学作品中“文”与“道”关系的一种高度概括。

那这个“道”和我们道教文化中的“道”说的是一回事吗?
广义上来说,两者是相同的。
“文以载道”最初的说法是“文以明道”,由荀子提出。


荀子称得上是先秦诸子中的那个异类,虽然历朝历代将其归为儒家代表人物,但却三度出任以黄老道学为官学的稷下学宫祭酒,他提倡的“天道自然”说,也取法道家,同时荀子的弟子韩非子和李斯还是著名法家人物。
某种程度上,咱们也大可以称呼荀子一声杂家。

“文以明道”所指的道,就是荀子对道的认识,即“道”是客观事物的规律,而“文以明道”便指儒生们所作文章应该是效法圣人做客观规律的体现者,自然便要明“道”。

这对南朝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产生了直接影响,他撰文明确论述了文以明道的问题,“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此盖道之文也”,强调“文”是用来阐明“道”的。

而后,至唐代,韩愈、柳宗元等文化大家均沿袭“文以明道”这一思想,但两人对“道”的理解有所不同。
韩愈重在提倡“古道”,以恢复自魏晋以后中断了的儒家“道统”;柳宗元则比较注重治世之“道”,从社会需要出发,重在经世致用,比韩愈的”道”更有现实意义。

至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时,“文以明道”终于正式成为“文以载道”,周敦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文以载道”的人。
而后数百年间,各文化大家们均对“文”和“道”有所阐述。最后,清代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对自古以来关于“文”与“道”关系的论争作了总结,他认为作文章要从实际出发,合乎时代的需要,使“文”在社会生活中起作用,这样的“文”就符合“道”的要求,进而两者统一。

看到这,聪明的小伙伴们一定已经思考出来了。
实质上,大道无形,幻化万物,以这个视角来看,“文”和“道”两者明体达用,体用不二,本就无需辩驳。如何把理论完美结合实际,这才是要思考的大问题。

好了,下课!


16
9 月 2021
洞天仙境 | “千与千寻”风的悬崖道观你值得拥有

看过千与千寻动画的,都会被里面的百年旅馆吸引住,耸立在悬崖峭壁上的百年旅馆,景色优美,是人间秘境的绝好写照。


而在陕西省镇安县西南的柴坪镇境内,有座道教名山——塔云山,同样也具有“悬崖道观”的秘境之风。

塔云山景色绮丽、云海壮观乃至幻化无穷,堪称秦岭第一仙山,以险绝、奇特、秀美、壮观、神异而著称,不仅具有厚重久远的道教文化,而且拥有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险峰、怪石、古松、云海、幽洞、峡谷、密林等与道教建筑相融一体,浑然天成,神秘空灵。镇安旧县志中称其为“邑西仙境”。


塔云山道教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5-1521),由一馆、一塔、一庙、一堂、九殿组成,风格古朴清雅。该道观在清、民国期间曾多次修葺,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依然保存尚好。位于绝顶之上的慈航殿,当地人也俗称为观音殿,不足六平米的大殿顶部用黄铜铸尖,经阳光照耀,常闪烁出万道金光,故有金顶之说。

金顶慈航殿三面悬于万丈深渊,基础部分甚至伸出岩石基座之外,如悬空挑檐一般托着房屋,万万想象不出来这样的墙壁当初是什么人、保持着怎样的身体平衡状态下,一板一板夯实泥土,筑成这样一座空中楼阁般的神奇庙宇?这种登峰造极、巧夺天工的技术和勇气,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也因此被称为“秦楚一柱,绝顶道观”。

在当地传说中,明代道士成明达,虽然身患重疾但道心坚定,在塔云山断臂化缘,积德布道,弘法扬善,为塔云山兴盛殚精竭虑,最后坐化成仙。


至清末,进士晏安澜在塔云山道观里励志读书,后官至京城盐政使。返乡后修建念功塔,亲笔撰写念功碑,纪念道士成明达的善德善行。

塔云山道众为信众祈福历史遗存、道教故事、民间传说使这里的一切充满了道教信仰的神秘和灵性。如今,每年来自四川、河南以及陕西境内的香客和游人们来此烧香祈福,川流不息。人们除了感慨道门前辈们建庙之艰辛和修行之艰苦外,今人始终不解,当年这绝壁上的殿堂究竟以何种高超技术得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