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Blog Type 1 (Full Width Image) and Sidbar

25
9 月 2020
【走进道教】城隍老爷秦公裕伯为何被加封为“护海公”

清代同治年间,上海城隍尊神秦裕伯老爷被加封为“护海公”,于是南来北往的海舟,齐祈城隍神力庇护,凡进出浦江的船只,必向城隍庙烧香祈祷。

因此每次城隍庙修葺,不仅上海商民踊跃捐赠,不恤财力以助,四方富商巨贾也皆“捆载辐辏而集”,城隍香火由此兴盛不绝。

城隍老爷除了掌管一方水土上的各种问题外,也能管大海吗?为何被加封为“护海公”呢?

其实答案很明显,上海作为海滨城市,上海城隍尊神自然有着护海功能,城隍庙山门牌楼的“保障海隅”匾额即为明证。

至于清同治年间加封上海城隍尊神为“护海公”,这里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清朝同治年间,因边关军情和北方天灾,国库已经亏空。年幼的同治皇帝虽然掌握实权,但也拿不出充盈国库的有效对策,只能命江南八府限期七天解粮进京。


时光飞逝,转眼已经到了第六天,皇帝接到奏报:老天不帮忙,江南连日大雾,运粮船恐难按时到京。同治帝虽焦急万分,文武百官却也束手无策。

第七天清早,同治帝刚上朝,就接到奏报说,江南八府抚台已在午门候旨。同治帝急忙召他们前来觐见。

君臣一见面,同治帝就责问百官:“谁说江南连日大雾?粮船不都到京了么!”

抚台慌忙回答:“路遇大雾,确是实情。”

同治帝不信:“那你们粮船何以如期到京?”

抚台答道:“我们在雾海之中无法行舟,而万难之际幸遇神灵相助。”

同治帝兴奋了,忙追问是何方神圣相助。

抚台答:“不知来了哪路神仙,在大雾之中亮出三盏大灯笼,我们就跟随它全速前进,转眼就到了京城。”

同治帝好奇地问:“那灯笼上有何标记?”

抚台答道:“每盏灯笼上,各有一个大字“秦”、“裕”、“伯”,秦裕伯乃上海县城隍神,想必是上海城隍神神力护佑吧。”
同治帝追问得知,船队途经上海时,负责押运的官员曾到上海城隍庙进香,以求城隍神护佑,因此才得以摆脱大雾,迅疾到京。

于是同治帝下旨,加封上海县城隍秦裕伯为“护海公”,祈望他庇护南来北往的航船。

此后,凡船只进出黄浦江,船主或押船官员必定进上海城隍庙烧香,以祈求“护海公”保佑其行程稳妥、平安归来。

岁月更迭,上海已经从一个海边小县城发展成为如今的国际大都市,但上海城隍神护佑城市,保境安民的职责却延续至今,成为城隍神受到虔诚信仰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世人所铭记。


24
9 月 2020
【走进道教】上海城隍庙大殿里的“狮子”,你摸过吗?

上海城隍庙,沪上知名道观,每日香客游客不断,袅袅香烟中清净自然,焱焱烛光里无为不争,矗立申城数百载,保障海隅继开来,是江浙沪一带众多道教信众祈福消灾的好去处。

城隍庙大殿内,终日人来人往,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个有趣现象。

那便是过往人群中常有人摸摸殿堂神像前的“小狮子”等瑞兽,似乎在这轻抚之间就能感受到神力浩大,更有甚者,摸完瑞兽后还会再拍拍自己的头,仿佛一摸一拍后便得神光护体鸿运当头…

“包浆”小狮子

小道士我每每看到此种情况,不由哑然失笑。

道祖老子在《道德真经》中开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神明看待众生也如此。

而我们恭敬神明是因为我们坚信善恶有报,头上三尺有神明;感恩神灵是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没有神明在信仰层面的监护,我们道德水平的自律其实不堪一击,至于在神明前忏悔,更是因我们俗人难免在生活中犯错,所以神明前三省吾身,能更好地修身正己。

只有常怀恭敬心和感恩心去礼神,进而知行合一到生活中,长存道心为人处世,遵照经典待人接物,自有神明加持护佑。

而不是靠摸摸“小狮子”等这些奇奇怪怪的迷惑行为。

判官老爷的长袍底部也被摸成酱婶

当然了,摸“小狮子”这种祈求吉祥如意的事情并不单发生在城隍庙,甚至也不仅仅发生在中国,而是全世界的老百姓都喜好这一口儿。

例如,在甘肃兰州五泉山,有尊霍去病的雕塑就非常得游客们的“喜欢”。

说起这位西汉名将霍去病来,和上海城隍庙颇有渊源,因为他便是我们大殿内供奉的金山神主霍光大将军的亲哥哥。

弟弟在这边受万人敬仰,哥哥在那边被摸得油光锃亮。

而霍去病雕塑被游客们“喜欢”的原因只因其名字里有“去病”二字,大家便觉得摸后可以祛病消灾、长命百岁,于是每天都有上千人排队,只为了去摸一下。

然而尴尬的是,根据历史记载,这位战功赫赫的名将霍去病其实英年早逝,年仅24岁。

不知那些跟风去摸雕塑的游客们,知道这段历史后会作何感想。

当然了,一边的辛弃疾同学也心惊胆战。

在国外,摸雕塑也是常态。

意大利维罗纳,一直流传着”在朱丽叶故居,抚摸朱丽叶雕像右胸,可以带来好运”的说法,这里,摸朱丽叶铜像右胸已经成为这个景区的文化习俗一部分,游客们如果来到这里不摸上一把,仿佛都对不起自己这只手…

归根到底,不管是摸“小狮子”瑞兽,还是摸铜像,都是我们渴望人生精彩、好运来临的内心写照,这种心态也无可厚非,但还需稍加约束,摸摸铜像也就算了,如果是历史文物等,一定要管住这只手。

最后,上海城隍庙的“小狮子”,你到底有没有来摸过?


23
9 月 2020
【道教养生】秋分已过,昼短夜长,养生保健要及时

天晴不觉秋至,

一雨方知秋凉。

这几天的魔都上海,秋风起,雨意浓。

昨日是秋分。

与春分相同,这两个节气都是古人在众多节气中最早确立的,素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据考证,传统节日中秋节便和秋分祭月有着密切的关系。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个时候,阴阳之气由夏外散转为秋收藏,人体的气血亦同。

而且,季节交替时节,“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早晚温差变大,使得一些贪凉的人纷纷中招,感冒发烧、肠胃疾病、呼吸道等疾病的患者都开始增多,目前,正处于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更应关注健康关注季节交替时的身体状况。

如何在秋分时节科学养生,大有学问。

例如饮食上应以清润温润为主。

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分后,气温骤降,气候干燥,不少人难以避免地出现鼻干、咽干、咽痒、皮肤干燥、呼吸道疾病以及秋季腹泻等问题,在饮食上特别要注意补充水分,预防秋燥。

但要注意的是,秋分所谓的燥邪和白露的燥邪是不同的,秋分的燥邪属于凉燥,而白露则属于温燥,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吃一些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糯米、核桃等。

同时,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也种类繁多,像藕、甘蔗、柑橘、山楂、葡萄、百合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圣品,尤其是鲜梨、萝卜具有行气功效,可以抵达人体各处润燥,但梨应尽量熟食,以滋五脏之阴。

此外还要谨记“秋瓜坏肚”,秋分过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则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引起腹泻腹痛等。

聊完饮食方面,再看秋分时节的起居。

秋季尤其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哪怕比以往早10分钟,也是进步。特别是女性朋友,更要注意早睡早起。

道医还认为:侧身屈膝而卧,可使精气不散,以右侧弓形卧位多。正符合古人所言的“卧如弓”,这样脊柱自然形成弓形,四肢容易自由变动,且全身肌肉可得到充分放松,胸部受压小,不容易出鼾声。但需要指出的是,睡眠姿势的选择须因人而异,有些疾病患者并不宜采用右侧卧方式。

最后,秋季也要坚持运动,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因此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对于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若出汗较多,还可适量补充些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

《黄帝内经》素问篇中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所以,秋分时情志平和也是养生重要基础。

尤其是中老年人来,应养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可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方可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

最后,秋分已过,昼短夜长,祝福所有小伙伴们身体安康,福寿延年。


22
9 月 2020
【走进道教】历史上,那些“辞官入道”的道教人物

200多年前,英国公使马戛尔尼说过一句话。


“中国人没有宗教,没有信仰,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做官,做官便譬如他们的宗教。”。

直至今日,这仍是一句令人振聋发聩的话,虽然说的有失偏颇却也还有几分道理。

马戛尔尼觐见乾隆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做官一直是读书人的梦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就连孔夫子也主张,学而优后neng啥哩?则仕呗。

到今天,公务员国考大军年年扩军,也能透露出衣锦还乡这一梦想在今天依然不远。

不过总有一些人,有不一样的追求。

历史上就有很多道教祖师,出身官宦世家,自己也是久经宦海后投身入道,并取得不菲成就。

祖天师张道陵

张道陵(34年2月22日—156年),字辅汉,原名陵,正一盟威道创始人,东汉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人。

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后世尊称为“老祖天师”、“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师”,高明上帝,张天师。

《汉天师世家》记载:老祖天师为西汉开国大功臣张良的第十世孙,当他二十五岁,曾官拜江州令。永元(公元89年)初年,汉和帝赐为太傅,又封为冀县侯,三次下诏,祖天师都谢绝了。

为了避开俗务嘈杂和骚扰,张祖决心云游名山大川、访道求仙。

后得老君爷亲传后拜为天师,会八部鬼帅制伏外道恶魔,诛绝邪伪,一举创立正一盟威之道。

许逊许天师

许逊(239年-374年),字敬之,江西南昌县(今属江西)长定乡益塘坡人,祖籍汝南(今河南许昌),晋代著名道士,道教净明派祖师,尊称许天师。

晋太康元年(280)举孝廉,出任旌阳令,在旌阳任职期间,他致力于去贪鄙,减刑罚,倡仁孝,近贤远奸,实行了许多造福一方百姓措施,还流传下众多带领当地百姓治水等的传说。

后来,许天师弃官东归,于西山中修道炼丹,着书立说,创“太上灵宝净明法”,白日飞升。

山中宰相陶弘景

陶弘景祖师(公元456—536年),字通明,自号隐居先生或华阳隐居,卒后溢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镇江一带)人。陶祖生活于南朝,历经宋、齐、梁三朝,是当时一个有相当有影响的人物,博物学家,对本草学贡献尤大。

陶祖的一生,跨宋、齐、梁三代,经历可谓复杂,当时统治者对其恩遇有加,《南史》中也有“山中宰相”之誉。

陶祖知识渊博,精通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医术药物、棋琴书画乃至阴阳五行,在药物、治炼、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等古代科技多个方面都有相当高造诣,可谓是辞官入道中一位杰出代表。

除了这几位祖师外,尹喜祖师为函谷关关令、王重阳祖师也曾经考中过举人…最终都辞官入道,可见人生的追求,未必千篇一律。

或者说,辞官入道后更能拥有好好修行的初心,正如一句话说的好:生命中所有拥有过的灿烂,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