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Blog Type 1 (Full Width Image) and Sidbar

31
7 月 2020
【古今奇谈】民国三大命理学家之袁树珊

提到命理学,其实我们都不陌生,古今中外都有相关方面的理论。

例如西方的星座预测、塔罗牌、占星术、咖啡占卜等等。

回到我们传统文化里,从周易开始,四柱八字、紫微斗数、梅花易数、六爻六壬等等层出不穷,流传不息。

由于命理学过于玄奥,容易引起很多误解,有人视其为封建迷信,有人认为其是江湖下九流,但也有不少人心悦诚服趋之若鹜。

正所谓:我之蜜糖,彼之毒药

实际上,小道士我个人认为且不论命理学的真真假假,如果通过其中能够得到人生奋斗的动力和积极拼搏的勇气,便已经足够。

在民国期间,曾经有三位轰动一时的命理大家,他们对易学术数的理论丰富做出极大贡献,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可谓是命理学方面的真大师。

他们便是袁树珊、韦千里和徐乐吾。

如今,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名字被大多数人所遗忘,由于篇幅有限,今天小道士我就带大家简要回顾下这三位中的袁树珊袁先生,其余二位看本篇阅读量吧。

袁树珊,1881年出生在医卜世家,家学渊源。早年随父寓居镇江,以医为业,兼以算命卜卦。

今人以为算命卜卦者大多油嘴滑舌并无真实才学,可绝非如此,像袁树珊曾就学于北京大学,并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帝国大学攻读社会学。学成归来后,袁树珊受到行政院长谭延闿赏识,极欲网罗于门下。但袁树珊对于功名利禄,其实并不热衷,坚辞其邀,返乡后专心于星相学的研究,并继续以医卜行世。

也就是说,人家妥妥的高级知识分子,TOP2北大毕业,还在日本一流高校留过学…

据说他曾经见过孙中山,说孙“贵不可言”,且非凡夫俗子所谓的“富贵”,而是“薄天子之位而不为”的流芳百世之“清贵”。

到了30年代,高级知识分子袁树珊不再行医,而专心于命理之学,也因此声名鹊起,得到很多大人物的肯定。

最早成为袁树珊粉丝的是何应钦,何在袁树珊处算命后,非常佩服,又推荐给蒋介石。  

蒋介石也好奇,便去见了袁树珊,袁的直言批述很得蒋介石欣赏。

一时之间,从政界显要,到富商巨贾,都以手持袁先生所批命单为荣,袁树珊也成了蒋介石最信任的命理大师。

期间,袁树珊留下了不少命理预测的传说,如准确断定江苏民政厅厅长缪斌的前途等案例。

解放后,袁树珊移居香港后,还为京剧三大家之一的马连良做了次预测。

马连良夫妇请袁树珊卜算,袁树珊算过后说:你(马连良)还有十五年大运。

迷惑不解的夫人追问:那他十五年以后怎么样?心有所悟的马连良不等袁答复,就拉起夫人告辞了。

果然,从马连良离港北归,到猝然而去,掐指算来:正是十五个年头。  

1952年,袁树珊辞世。

但袁树珊在镇江创办的“伏羲小学”,虽然几度易名,却至今仍存。

正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30
7 月 2020
【走进道教】你这个人太“正经”

“正经”这个词,我们都不陌生。

热恋中的女孩,往往既怕男朋友不“正经” ,又怕男朋友太“正经”…

但不管“正经”“不正经”,我们都要知道,这个词汇最早是一位道士发明的。

葛洪,东晋著名高道,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市)人,三国时期葛玄祖师之侄孙,世称小仙翁。

葛洪祖师一生著述颇丰,《抱朴子》是其代表作,该书分内、外两篇,全书将神仙道教理论与儒家纲常名教相联系,开融合儒、道两家哲学思想体系之先河,《抱朴子》的问世,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正经”这个词汇,最初便源自《抱朴子》。

在《抱朴子》百家篇中:“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

学者们考据,说此处“正经”应该指儒家典籍,但小道士我个人却觉得未必,葛洪祖师的身份可是一位道士呢,不过,无论是儒家典籍或者道教典籍,确实多以“经”作为称呼,这是为什么呢?

“经”本来是指编织的竖线。《说文•糸部》段玉裁注:“织之从(纵)丝谓之‘经’,必先有经而后有纬”。

纺织前,先把竖线设置在织机两端的横杠上,使它们与横杠垂直排列,并固定不动,以便纬线来回编织,这些竖线就是经线,“经”正因为它是竖向(纵向)的而得名。

上古时期的书籍,是使用竹简、木片作为载体的。这些用来写作的竹简、木片,需要用柔软而坚韧的线绳之类加以编联,才能成篇。

这样,春秋末年及战国时期开始把书籍、文章称为“经”,如《墨子》中有《经》上、下篇,又有《经说》上、下篇。《淮南子•本经》:“经,书也”。

由于经线是编织和竹简的枢纽、关键,“经”就引申指常行的义理、准则。《易•上经》陆德明释文:“经者,法也。”另外,经线是固定不动的。“经”字也就有了“恒常”的意思。

于是,具有权威性、典范性的书被称为“经”。道教成玄英仙师曾有注疏:“经者,典诰也。”

至晋代,“正经”一词终于从葛洪祖师笔下写出,也逐渐发展形成为今天的种种引申义。

就此打住,这篇写的好像太“正经”了,一般这样的文章阅读量都不是很高,这可咋整,小道士陷入了深深的焦虑…


29
7 月 2020
【走进道教】你我都有道心,不信我说给你听

我们常说,儒释道均为中华文化支柱,共同架构出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思维习惯。

如今,道教文化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这可能源自于道化万物,实际上,我们都有颗憧憬大道、秉持大道的道心,不信,听小道士我给你说一说。

我们道士修行讲究“长生久视”,你可能觉得和自己无关,但如果我说“长寿健康”呢?你还会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吗?

注:“长生久视”【出处】《道德真经》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祗,长生久视之道。”即通过修炼,得到生命的长久和健康,“久视”直译为可以长时间地看,引申为身体健康的意思。

我们道士修行讲究“性命双修”,你可能觉得和自己无关,但如果我说“身心康健”呢?你还会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吗?

注:“性”指人内在的道,心性、思想、秉性、性格、精神等。“命”指人外在的道,身体、生命、能量、命运、物质等。性命双修也就是指“神形兼修”、心身全面修炼,达到精神生命和生理生命的双重融合,也就是人们通常说要身心健康,亏其一即残缺不全。

我们道士修行讲究“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你可能觉得和自己无关,但如果我说“知足常乐”呢?你还会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吗?

注:【出处】《道德真经》第十九章,即减少个人私欲之意,现其本真,守其纯朴,不为外物所牵,自然便能达到知足而长乐的地步。

我们道士修行讲究“上德不德”,你可能觉得和自己无关,但如果我说“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俯瞰别人”呢?你还会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说的吗?

注:【出处】《道德真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不德”意为具备高尚品德的人,因任自然,不刻意表现为形式上的德。

我们道士修行讲究“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你可能觉得和自己无关,但如果我说“平易近人、以德服人”呢?你还会觉得这不是自己想做的吗?

注:【出处】《道德真经》第七十六章,可以这样理解,土地比植物强大却永远在植物的下方,水比万物强大,却处在万物之下。越强大越应处下“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于之争。”体会一下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智慧吧!

看完上面这些,你还觉得道教文化和你毫无干系吗?


28
7 月 2020
【走进道教】来道观烧香拜神,我嘴里是不是得念叨点什么?

很多信众在刚刚接触道教,来到庙观时,常常心中会有一个疑问,就是在礼拜众多道教神明时,口中该念叨点啥?

诚然,道教神仙信仰体系庞大,每个庙观主奉的神明也多有不同,别说刚接触的信众不清楚,就是小道士我初拜师进入道门,到很多庙观拜山时,也有点懵。

孔夫子曾经曰过:三个人一起走路,肯定就有一个老法师,不懂就得问。

所以,当年小道士我就问过老修行。

老修行瞅瞅我:你新来的吧?

然后,苦口婆心地告诉我:现在啊,新教徒礼拜自己不认识的道教神明时,就称颂“福生无量天尊”即可,如果有啥心愿,可在礼拜后诚心向神明祈求。

在“福生无量天尊”这句圣号中,“天尊”为道教对所信奉神明中最尊贵的称呼,“无量”是虚指的数量词,有无穷的含义,“福生无量天尊”可简单理解为诚心礼拜诸位天尊,祈愿天尊赐福。

但我们在持诵这句圣号时,也需要了解到,在历史上,“福生无量天尊”这句圣号虽然在道经中很早就出现,但并不被用来在礼拜神明时称颂,而是发展到今天才逐渐广泛传播的。

漫长道教历史中,每个阶段每个区域每个流派等等都会有自己礼拜神明时的称颂习惯,就好像各地都有发音不尽相同的方言,沟通的本质虽然不变,但形式有别。

比如,旧时不少老修行都习惯称颂”无上天尊““三无量”“无量寿福”等等。

道众弟子一般施礼时,常随口唱“无上天尊”或“无上太乙天尊”,如遇众善信有不幸遭遇,则唱“无上太乙度厄天尊”“无上太乙救苦天尊”等等。

如今,为了方便信众和统一规范,道门将“福生无量天尊”这句圣号普及开来,也逐渐引起信众们很好的反响。

这句圣号可用在礼拜众多道教仙真时,如在礼拜信众自身熟知的神明,例如城隍尊神,即可在跪拜时,诚心默诵该神明之圣号、神位等并加问候语即可。

实际上,就像小道士我常说的,敬神就是敬心,我们在礼拜神明时候,称颂什么圣号并不是最关键的,比称颂圣号重要的是我们这颗虔诚的道心。

另外,也有几个圣号可以在礼神时称颂: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称颂“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可消灾避难、去祟避邪、解除厄运。

太乙救苦天尊

称颂太乙救苦天尊名号,天尊就会随声应化,帮助人解忧排难,化凶为吉。

最后,称颂天尊圣号,都是在经坛、法坛等各类诵经、拜忏场合中,并且,必须谨遵玄规科范,严整威仪,进退有常,行止如法。我们普通信众礼拜神明称颂时,也要务必静心诚意,端身正上,不可有随意之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