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Blog Type 1 (Full Width Image) and Sidbar

21
8 月 2019
【悟道思理】曾国藩: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在儒家,圣人是非常崇高的称呼,常指德高望重、有大智慧、在修身、立德、立言、立功等方面都有所建树,接近完美的人。

据传,近代牛人梁启超曾评述古今,得出两个半圣人一说,两个圣人分别为孔子和王阳明,半个圣人便是曾国藩。

曾国藩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他之所以能够名闻天下,不仅在于其被人称道的政治才能和识人之术,更在于他能够严于律己,并以读书明理遗传家风,铸就了一代代杰出的曾氏后人。

在他留给后人们的书信中,很多饱含人生哲理的句子常被今人提起,“勿以小怨,忘人大恩”便在其中,这句话也被曾国藩视为人生准则之一。

“勿以小怨忘人大恩”,全句为“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被收录在《曾国藩家训》中,语虽直白却含义深远,告诫我们不要因为别人小的缺点过失就忽视他更大更多的优点,也不要因为一些小小的恩怨就忘记了人家对你的大恩大德。

人总有缺点,看待他人时候如果过于求全责备,那即使是大才在身也会视之不见。

在战国时期,卫国有一员大将叫做苟变,因为他在地方上做小吏时曾吃过别人两个鸡蛋没付钱,便一直未得到卫侯重用。

后来,孔子的嫡孙子思对卫侯说:用人要像木匠用木一样,“取其所长,去其所短”,合抱的大木,烂了几尺,木匠也不会弃掉它。现在处于战国乱世,正需要军事人才,怎能因苟变曾经白吃过两个鸡蛋的小事而不用一员大将呢?

卫侯听后,也觉有道理,便重新启用苟变,苟变也没辜负卫侯,最终成为卫国名将。

这个故事里,卫侯纠结于两个鸡蛋的小恶,而选择性忽略了苟变所具备的大将之才。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现实生活中,同样如此,以点代面,以偏概全,是我们在看问题,处理问题时很容易犯的错误。

而后一句“勿以小怨忘人大恩”也是同样道理,即不能用完美无缺的道德标尺来衡量他人,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曾经施与自己的恩情。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半个圣人曾国藩这句话深深地道出人与人间交往的关键,也与道祖老子在《道德真经》中所说相似,那便是“和光同尘”。

当然,此处所包容的仅仅指未触及道德底线和法律层面的小问题、小毛病,否则便不能叫和光同尘,而是姑息养奸。

其实,苍穹之下,你我皆凡人,卑微如尘土,尘土又何必带着有色眼镜为难尘土?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20
8 月 2019
【古今奇谈】我国出土的几件超神秘文物,你说是不是穿越了?

漫漫数千年的中华历史,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物质和文化遗产,今人往往可以通过古籍记载和实地考古来探寻古风,传承华夏人文。

近些年,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文物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其中有造型奇特的三星堆青铜器,有巧夺天工的古代陶瓷下水道,有至今结构原理仍无法完全破解的铜车马…

在这些琳琅满目的文物中,还有这么几件颇具神秘色彩,别说咱们普通人了,就是专家看了,也只能暗暗称奇。

NO.1战国水晶杯

1990年10月下旬,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砖瓦厂的工人在取土烧砖时,意外发现了一个直径不到一米的洞口。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听说后,立刻赶到现场收集遗物。经过工作人员的勘探,发现这个窖藏属于战国晚期。

为了保护古文物,考古队员对这座古墓进行了保护性发掘。

在这座战国一号墓中,共出土了水晶、玛瑙、琉璃、玉等51件随葬品,最令人感到惊讶的就是这件水晶杯。

据专家们考证,这件水晶杯是用一整块水晶打磨而成,经过了细致的抛光处理,是中国早期水晶器皿中个头最大的,可这件水晶杯像极了今天的玻璃杯,小编四处求证仔细琢磨一下,得出结论,这一定是古人拿来喝可乐的。

2002年,水晶杯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NO.2汉朝铜卡尺

新朝皇帝王莽一直以来都有“穿越者”之称,咱们公众号以前也写过关于他的文章,这件领先欧洲游标卡尺1600年的铜卡尺就被认为是他的杰作,或者说是穿越的证据之一。

铜卡尺被发现于1992年,当考古人员小心地清除掉它上面的泥土后,心里估计充满一万个惊叹号,这简直与现代游标卡尺太相似了,要知道,目前世界公认的现代卡尺发明时间是1631年,发明人是法国数学家维尼尔皮尔。

所以,这让专家们怎么想!

NO.3明朝瑞士手表

大家都知道,手表是现代世界的产物,世界上第一只手表是1868年由百达翡丽制造送给匈牙利一位伯爵夫人的,知名的瑞士手表则是在20世纪才开始发展起来的。

可在我国出土文物面前,这些知识点都不重要。

2008年,广西上思县明代文物考古中,竟出现了一个迷你版的“瑞士手表”。

经辨认,这件文件为铜质,与普通戒指一样大小,表面呈手表形状,时针和分针指向10点6分,边缘也有像手表上发条的钮。用手将“戒指”的内部擦拭几下,发现刻梅花状凹陷的花纹,与当今的瑞士手表极度相似。

这几件文物摆在这里,只能叹一声: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19
8 月 2019
【悟道思理】南华祖师告诫我们:人要懂得与自己相处

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当代人常陷入迷茫,就连人际交往中也是,认识的人很多,但真正的朋友越来越少,拿起手机打开社交软件,胸中千言万语,可回到现实生活里,却常常不想开口。

有位信众朋友在后台留言,说每到周末,他就喜欢宅在家中,几乎连续两天不说话,有时想想都感觉可怕。

很多人也意识到这是个问题,于是,在网上学习各种沟通技巧、报名参加高效沟通的培训等等,但却常忽视了尤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如何更好与自己相处。

更好地与自己相处,换个说法便是享受孤独。

南华真人庄子在《南华真经》中开示众生:“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意指超越有限的存在,进入大道妙境,体悟本性本真,才是绝对自由,拥有此等自足的人格世界,世俗间的普通人无法与之相比。

我们芸芸众生不可能都能达到祖师所说境界,但可以浅易理解为祖师告诫我们:不要怕孤独,要学会享受孤独,只有能够享受孤独的人才是真正的生活强者。

古往今来,凡是事业有成的人往往都是耐得住孤独、能够与自己和谐相处的人。

命运坎坷的大诗人李白写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岁月磨砺中,或许正因他能享受这份孤独,才成就了“诗仙”美誉,给后人留下一首首千古绝唱。

导演李安在成名之前,有6年时间赋闲在家,十足的“家庭煮夫”,这期间,孤独是难免的,但他明白孤独意味着可以静下心来学习、积累、并成长,于是到后来,他成了万众瞩目的著名导演。

我们常说,人与他人、社会和自然要和谐相处,却没遵循南华祖师所述的耐得住寂寞、与自己和谐相处。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孤独,那他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社交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外在价值,但孤独中却能塑造一个人的内在价值;和别人在一起,我们总处于社会状态,只有在独处时,我们才能更接近自然状态。

回到南华祖师话中,“独有之人,是谓至贵”,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青云湿襟,山水两忘,日月无牵,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只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这种孤独中的与自己和谐相处,就是在享受人生。

写罢此文,小编决定发给那位信众朋友,并告诉他,大方开朗喜爱社交固然可取,但若性格内向偏爱独处,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龙生九子,人与人也不必相同,只要能耐得住寂寞,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得到个人生命价值的升华,便是一生。


14
8 月 2019
【走进道教】“鬼节”前聊聊“怕鬼”这事

明天便是道教节日中元节,因为中元地官赦罪阴阳两界,故冥府大开,百鬼夜行,所以民间也常常称中元节为鬼节。

故老相传,在鬼节这一天,很多小孩子能看见不干净的东西,大人们可千万别不当一回事!

例如,曾经有个信众说他儿子小时候就经常看到两个小孩站在他家空调上,把他们一家人吓得七荤八素,又是请法师又是找风水先生的,各种灵魂操作也没用,儿子坚持说空调上有两小孩。

无奈之中,信众便宜卖掉徐家汇的房子,搬到莘庄。

直到儿子长大后,他才知道当年儿子看到空调上的两个小孩是海尔兄弟…

当然了,这是个段子,为了让朋友们乐呵一下。

不过,民间确实流传了很多关于中元节这一天的各种禁忌,例如晾晒的衣服要及时收回来,不在室外过夜;八字轻的人和小朋友们晚上尽量不要出门;十字路口焚化的纸钱灰烬不要故意去踩等等。

这一切其实都源自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恐惧心理——怕鬼。

在道教信仰中,鬼指人死后的灵魂,为什么叫鬼呢?古人给出答案:“鬼,归也”,也就是人死后成鬼(归),回到生命最初的地方。

古人这个解释听起来诗情画意,也很富有哲理,既然鬼就是归,那我们早晚有一天都要回到这个生命的起初,谁又怕谁呢?

有不少古人们也的确这么想的。

我们都读过《宋定伯捉鬼》,课文里一个思想单纯有啥说啥的老鬼被胆大腹黑的人类宋定伯变成山羊给卖了,是的,给卖了…

小时候读完全文,很受鼓励,心中暗想,只要胆大心细开动智慧的大脑就可以战胜一切妖魔鬼怪,今天再琢磨一下,却依稀觉得老谋深算的糟老头子宋定伯才真是人中之人,鬼中之鬼。

至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记录了他老爸告诫他不必怕鬼的一段说辞。

当时纪晓岚在福州任职,所居住的衙门是原明朝官府所在,曾经在此杀害过很多无辜百姓,于是有个房间一直闹鬼,家里很多奴仆都深受其扰。

纪晓岚父亲听说后就搬到闹鬼房间居住,几天下来毫发无损,纪晓岚来问询,于是纪父便告诉纪晓岚他为什么不怕鬼:

鬼不侵正,正人君子之气就是正气、阳气。鬼必然是怕人的,因为阴气总是胜不过阳气。假如有人被鬼所侵犯,那必是因为他的阳气敌不过阴气,世间人常常误以为阳气盛就是指血气壮、性情粗暴等等,这是不对的。

实际上,如果一个人慈祥和蔼、坦诚清白、公正刚直等等,这些都是阳气,但如果心里怀着惨毒凶狠、阴险狡诈、自私谄曲等等,这便是阴气。

遇到邪魔鬼魅,一身正气、阳气的人就好比炽热的炉火,无论多坚固的冰冻也会融化。你(纪晓岚)读了那么多书,曾见过史传里有品行端正博学的人被鬼魅侵袭的记载吗?

后来,纪晓岚时常回忆起纪父这段话,直至今日,其实同样可以给怕鬼的朋友们平添几分勇气。

回到道教信仰中,天地万物的生长枯荣,都是阴阳二气相互轮转的结果,鬼也一样。

虽然阴阳两隔,人鬼殊途,却是彼此互生且缺一不可的存在,没有孰高孰低。

回想祖天师立教之初,常被称为“鬼道”,其道徒名为“鬼卒”,就是因为天师道善于驱神御鬼之术。据李膺《蜀记》记载,祖天师在鹤鸣山学道,“避病疟于丘社之中,得咒鬼之术书,为之,遂解使鬼法”。

时至今日,道门传承的诸多讳字中常有“鬼”字偏旁,体现的仍是对鬼之力量的借用。

可见,在道教信仰中,鬼不仅绝不可怕,甚至在某种特殊机缘下,还可以成为修道弘法的助力。

实际上,“怕鬼”并不是中国人特有的恐惧,在全世界各地都流传着鬼怪精灵的吓人传说。

说到底,人类对于未知、新奇、不可掌控的种种事物和现象当做危险并做出适度防御,是一种维持生存的心理机制。

回看几千年的人类历史,某种程度上,正因为心存对鬼的恐惧和对神的崇敬,人类的道德才能守住底线,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跌跌撞撞中一步步走到今天。

这样一想,“怕鬼”,也没什么不好。